南城“建昌帮”中医药振兴发展2020年度行动方案
南城“建昌帮”中医药振兴发展2020年度
行动方案
中医药是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南城县作为“建昌帮”和旴江医学的发源地,做好中医药振兴发展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为传承创新发展好“建昌帮”和旴江医学,唱响“中国中医看江西,江西中医看南城(建昌)”品牌,将南城打造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中国南方中医药产业聚集区,依据“健康中国”和“健康江西”战略,结合“健康中国行动”和“健康江西行动”要求,根据《江西省“十三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江西省“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南城“建昌帮”中医药振兴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江西省推进中医药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江西南城“建昌帮”中医药振兴发展规划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中医药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部署,立足现有基础和资源,以“建昌帮”和旴江医学振兴发展为目标、以打造中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和“建昌帮”中药材大宗商品线上线下交易中心为引领,以中医药全产业链集聚发展为抓手,加快建成特色优势明显、医药养游深度融合、健康服务能力领先的现代化地方中医药产业体系,将南城打造成中医药振兴发展的示范区、县域经济跃升和乡村振兴发展的样板区。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领,市场主导。充分发挥政府规划和政策引导作用,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抓住大健康产业加速升级换代的机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大健康产业要素在南城集聚,积极发挥市场主体创新性、创造性作用,积极鼓励发展多主体、多成分中医药混合经济,推动南城中医药产业做大做强。
——传承创新,彰显特色。把“建昌帮”和旴江医学的传承创新贯穿于中医药产业发展全过程,充分发挥“建昌帮”特色优势,继承旴江医学内涵精魂,重振“建昌帮”药业文化,彰显中医药在大健康产业中的主导作用。强化创新驱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发展南城特色的大健康产业,加快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具有鲜明时代特色、文化与品牌优势突出的中医药产业集群。
——聚焦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南城县中医药特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引进和培育中医药龙头企业,发展配套产业,促进人才、资金、技术、资源、物流等要素在南城集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形成合力向外拓展,实现“医、药、养、游”融合发展。坚持先行先试、先试先成,探索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新机制、新业态、新领域,把南城打造成中医药振兴发展的示范样板区和乡村振兴的样板区,助推苏区振兴和南城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坚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依托文化、资源、产业优势,优化营商环境,突出项目引进和落地,探索土地资源化、资本化新机制、新路径,在招商引资上求突破,在做大做强上下功夫,在产业集聚上谋跨越,不断激发产业发展的潜力活力,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将医药康养的人群请进来,让中医药知名品牌走出去,以开放倒逼体制机制改革,打破束缚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障碍,为南城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三、重点工作
紧扣“建昌帮”和旴江医学振兴发展这一核心,结合疫情防控短板、疫情催生的新业态,针对良种繁育、种植、加工、交易、文化、传承等各个领域以及招商、服务等各个环节,全力实施“五大工程”。
(一)做响品牌
1.编撰“一书”。加强与中国中医科学院黄璐琦院士对接,编撰建昌帮历史文化专著,5月底前签订合作协议,2020年8月底前基本完成。(责任单位:县卫健委)
2.兴建“一馆”。全力推进“建昌帮”中药炮制技艺年底前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兴建“建昌帮”博物馆。实施“建昌帮”传人培养计划,建立“建昌帮”传人工作室。(责任单位:县文广新旅局、县商务局、县人社局)
3.筹建“一院”。筹建盱江医学研究院,开展盱江医学文献、典籍、名方的研究挖掘和传承创新工作,加快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等院校洽谈合作。(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中医院)
4.开发“一方”。充分开发具有“建昌帮”特色的长寿、防疫方剂,8月底前完成企业+科院的合作研发,先行先试建立智慧药房+中医院合作营运。(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中医院)
(二)做精种植
1.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突出发展枳壳、何首乌、白花蛇舌草、黄精、重楼等优势道地药材种植,重点打造新丰街500亩枳壳(玳玳果)基地、万坊镇500亩何首乌和千亩黄精基地、徐家镇千亩白花蛇舌草基地、建昌镇千亩黄精及重楼基地。(责任单位:县中医药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县林业局、县农业农村局、新丰街镇、万坊镇、徐家镇、建昌镇)
2.打造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推进江西同善堂药业公司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合作,在徐家镇建立600亩“建昌帮”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责任单位:县中医药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县林业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市监局、县科技局、徐家镇)
(三)做强产业
1.打造“建昌帮”中医药产业园。以线上线下交易市场为载体,打造1500亩“建昌帮”中医药产业园,加强与华润集团、国药集团、广州祥能集团等市场主体的联系,筹建线上线下交易市场。规划建设300亩中药材交易市场、中药材仓储基地及物流中心,年底前完成规划设计、征地等前期准备工作。(责任单位:县市监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工信局、县商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卫健委、县中医药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2.加大中医药全产业链招商。组建中医药产业招商团队、创新招商方式。采取驻点招商和委托招商形式,围绕旴江医学经方、中医药制剂、名老中医经验方等传统内容,推广吸引一批省内外龙头企业共同开发旴江医学特色的新药和制剂。加强与广州广药集团等对接,并驻点安徽亳州、河北安国等地,力争引进2-3家中医药龙头企业。(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卫健委、县市监局、县中医药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3.推进现有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引导“建昌帮”药业、同善堂药业、百神昌诺药业开展中药饮片炮制以及中药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剂、辅料生产技术集成创新研究,重点支持百神昌诺药业与天津药物研究院刘昌孝院士团队合作,进行活血止痛胶囊的二次开发,加快研制安全、有效、可控的创新药物,力争符合条件的医药生产企业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或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工信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4.加强“建昌帮”区域品牌建设。强化中医药品牌意识,支持、辅导企业实施商标战略。建立南城“建昌帮”中医药行业协会,以行业协会名义申报集体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争取每年注册集体商标10个以上、地理标志商标1个以上。(责任单位:县市监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民政局、县工信局)
(四)做实平台
1.建设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全力对接广州祥能集团、华润集团、国药集团,积极申报筹建中药材线上线下大宗商品交易市场项目,确保4月底完成筹建中药材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资料并上报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市金融办审批。(责任单位:县政府办、县市监局、县商务局、县卫健委、县中医药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2.建设中药材检验检测平台。按照市场机制,整合相关资源,积极引进、筹建中药材检验检测中心,确保年底前完成申报。(责任单位:县市监局、县卫健委)
3.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推进广州祥能集团等与日本等国家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责任单位:县市监局、县卫健委)
4.搭建文化交流平台。扎实举办好“建昌帮”、旴江医馆和麻姑长寿文化等南城特色的相关活动,力争今年成功申报“中国麻姑文化之乡”。(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文广新旅局、县文联、县中医药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五)做活康养
1.创建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积极推进建设麻姑山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评麻岭下5A级乡村旅游点,筹建麻岭下热敏灸体验馆,确保麻姑山旴江医馆、热敏灸体验馆正常运行。(责任单位:县文广新旅局、县卫健委、麻姑山景区管委会、县中医药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建昌镇等)
2.打造中医药特色旅游线路。推出“麻姑山、麻岭下、洪门湖”等康养旅游线路,利用旅游推介会加大推广力度。深入开展进基地、进企业等研学游活动。(责任单位:县文广新旅局、县教体局、麻姑山景区管委会)
3.延伸中医药康养产业链。依托食药两用资源,引导县烹饪餐饮协会研究具有“建昌帮”、旴江医学食疗技艺的特色养生美食进景区进餐馆。(责任单位:县市监局、县文广新旅局、县卫健委)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设立“建昌帮”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协调领导小组(详见附件1),县主要领导牵头抓总,县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明确责任分工(详见附件2),协同配合,共同推进“建昌帮”中医药振兴发展,凝聚“一个专班、一班人马、一套机制、一抓到底”的强大工作合力。
(二)政策保障
依托“健康中国”和“健康江西”战略,积极争取省市有关方面支持,整合支农、科技强企及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业扶持等政策资源,形成合力,打造一批优势企业、知名品牌和核心产品,加快中药材及健康产品大宗商品线上线下交易市场和期货交易市场建设。积极探索土地资源化、资本化利用新机制、新路径,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和康养产业,打响“洞天福地·养生南城”品牌,打造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文旅康养基地。
(三)资金保障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统筹整合各部门各渠道专项资金,从项目、资金上引导实施主体加快技术研发、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增强市场开拓意识,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需求,充分利用金融工具,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南城“建昌帮”和旴江医学振兴发展。
(四)考评保障
对标对表抚州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评方案,将“建昌帮”中医药振兴发展工作纳入到全县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评体系,合理调配分值权重,完善相关考评细则。建立健全督查机制,将“建昌帮”中医药振兴发展工作纳入到全县重点工作督查内容,由县中医药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牵头,定期不定期开展督查、通报等形式,推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附件:1.南城“建昌帮”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协调领导小组
2.南城“建昌帮”中医药振兴发展2020年度行动方案
责任分工
附件1
南城“建昌帮”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协调
领导小组
组 长:汪华辉 县委副书记、县长
副组长:章燕萍 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万国辉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成 员:陶志诚 县政协副主席、株良镇党委书记
李东德 县委办主任
尧国强 县政府办主任
吴毛仔 县卫健委主任
李应龙 县中医药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
廖建成 县市场监管局局长
孙国安 县文广新旅局局长
黄亚平 县科技局局长
万太平 县自然资源局局长
付应国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刘 兆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邓华生 县林业局局长
周伟民 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
李志勇 县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
陶立华 县麻姑山风景名胜区党工委书记
陈 群 县医疗保障局局长
周家麟 县中医院院长
刘 凯 万坊镇党委书记
欧 明 里塔镇党委书记
陈红继 新丰街镇委书记
叶 俊 上唐镇党委书记
邓晓峰 天井源乡党委书记
邓一鸣 洪门镇党委书记
夏给平 龙湖镇党委书记
熊枝星 徐家镇党委书记
杨渊彪 沙州镇党委书记
吴冬良 浔溪乡党委书记
吴建明 建昌镇镇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中医药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李应龙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县委办张胜辉同志、县政府办李子明同志、县中医药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范文明同志、何国华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
附件2
南城“建昌帮”中医药振兴发展2020年度
行动方案责任分工
五大工程 | 项目名称 | 具体内容 | 牵头 单位 | 配合单位 | 责任分工 |
做响品牌 | 编撰“一书” | 加强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对接,编撰建昌帮历史文化专著,5月底前签订合作协议,明年8月底前基本完成 | 县卫健委 | 县卫健委 | 加强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对接,编撰建昌帮历史文化专著,今年5月底前签订合作协议,2021年8月基本完成编撰工作。 |
兴建“一馆” | 全力推进“建昌帮”中药炮制技艺年底前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兴建“建昌帮”博物馆。 实施“建昌帮”传人培养计划,建立“建昌帮”传人工作室 | 县文广新旅局 | 县文广新旅局 | 在年底前完成“建昌帮”中药炮制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 | |
县商务局 |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为兴建“建昌帮”博物馆引入社会资本。 | ||||
县人社局 | 实施“建昌帮”传人培养计划,建立“建昌帮”传人工作室。 | ||||
筹建“一院” | 筹建盱江医学研究院,开展盱江医学文献、典籍、名方的研究挖掘和传承创新工作,加快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等院校洽谈合作 | 县卫健委 | 县卫健委 | 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等院校洽谈合作,加快推动盱江医学研究院筹建工作。 | |
县中医院 | 开展盱江医学文献、典籍、名方的研究挖掘和传承创新工作,在年底前建立盱江医学文献、典籍、名方资料库,并不断充实完善。 | ||||
开发“一方” | 充分开发具有“建昌帮”特色的长寿、防疫方剂,8月底前完成企业+科院的合作研发,先行先试建立智慧药房+中医院合作营运 | 县卫健委 | 县卫健委 | 推动具有“建昌帮”特色的长寿、防疫方剂开发工作,8月底前完成企业+科院的合作研发。 | |
县中医院 | 先行先试建立智慧药房+中医院合作营运。 | ||||
做精种植 | 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 | 突出发展枳壳、何首乌、白花蛇舌草、黄精、重楼等优势道地药材种植,重点打造新丰街500亩枳壳(玳玳果)基地、万坊镇500亩何首乌和千亩黄精基地、徐家镇千亩白花蛇舌草基地、建昌镇千亩黄精及重楼基地 | 县中医药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 县中医药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 打造新丰街500亩枳壳(玳玳果)基地、万坊镇500亩何首乌和千亩黄精基地、徐家镇千亩白花蛇舌草基地、建昌镇千亩黄精及重楼基地,推进优势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 |
县林业局 | 为项目提供技术指导和政策支持及争取上级资金等,及时做好项目林地报批工作。 | ||||
县农业农村局 | 为项目提供技术指导和政策支持及争取上级资金等。 | ||||
新丰街镇 万坊镇 徐家镇 建昌镇 | 做好药材种植基地的土地流转、协调服务工作。 | ||||
打造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 | 推进江西同善堂药业公司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合作,在徐家镇建立600亩“建昌帮”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 | 县中医药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 县中医药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 推进江西同善堂药业公司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合作,为建立“建昌帮”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做好服务,推动项目落地。 | |
县林业局 | 为项目提供技术指导和政策扶持及争取上级资金等,及时做好项目林地报批工作。 | ||||
县农业农村局 | 为项目提供技术指导和政策扶持及争取上级资金等。 | ||||
县市监局 | 为项目提供政策支持,制定技术标准,开展监测检验。 | ||||
县科技局 | 为项目提供政策支持,帮助企业申报科技成果及技术专利。 | ||||
徐家镇 | 做好药材种植基地的土地流转、协调服务工作。 | ||||
做强产业 | 打造“建昌帮”中药产业园 | 以线上线下交易市场为载体,打造1500亩“建昌帮”中医药产业园,加强与华润集团、国药集团、广州祥能集团等市场主体的联系,筹建线上线下交易市场。规划建设300亩中药材交易市场、中药材仓储基地及物流中心,年底前完成规划设计、征地等前期准备工作。 | 县市监局 | 县市监局 | 加强与广州祥能集团对接,加快线上线下交易市场项目落地;为建立“建昌帮”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做好服务,加速项目推进步伐。 |
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 做好产业园规划,确保1500亩“建昌帮”中医药产业园用地(含300亩中药材交易市场、中药材仓储基地及物流中心项目)。 | ||||
县工信局 | 配合做好项目推进。 | ||||
县商务局 | 与市监局等相关单位积极推动与华润集团、国药集团、广州祥能集团等企业的对接,加快项目落地步伐;筹建中药材交易市场、中药材仓储基地及物流中心。 | ||||
县自然资源局 | 完成“建昌帮”中药产业园项目1500亩供地报批及规划设计。 | ||||
县住建局 | 配合做好中药材交易市场、中药材仓储基地及物流中心规划。 | ||||
县卫健委 | 加强与华润集团、国药集团的对接,推进项目落地。 | ||||
县中医药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 加强与华润集团、国药集团的对接,推进项目落地。 | ||||
加大中医药全产业链招商 | 组建中医药产业招商团队、创新招商方式。采取驻点招商和委托招商形式,围绕旴江医学经方、中医药制剂、名老中医经验方等传统内容,推广吸引一批省内外龙头企业共同开发旴江医学特色的新药和制剂。加强与广州广药集团等对接,并驻点安徽亳州、河北安国等地,力争引进2-3家中医药龙头企业 | 县商务局 | 县商务局 | 组建招商团队,配合驻点产业招商,力争引进2-3家中医药龙头企业。 | |
县卫健委 | 加强与广州广药集团对接,开展驻点产业招商,引进1家中医药龙头企业。 | ||||
县市监局 | 开展驻点产业招商,引进1家中医药龙头企业;围绕旴江医学经方、中医药制剂、名老中医经验方等传统内容,推广吸引一批省内外龙头企业共同开发旴江医学特色的新药和制剂。 | ||||
县中医药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 开展驻点产业招商,引进1家中医药龙头企业。 | ||||
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 做好承接项目落地工作。 | ||||
做强产业 | 推进现有企业转型升级 | 积极引导“建昌帮”药业、同善堂药业、百神昌诺药业开展中药饮片炮制以及中药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剂、辅料生产技术集成创新研究,重点支持百神昌诺药业与天津药物研究院刘昌孝院士团队合作,进行活血止痛胶囊的二次开发,加快研制安全、有效、可控的创新药物,力争符合条件的医药生产企业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或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 县科技局 | 县科技局 | 支持百神昌诺药业与天津药物研究院刘昌孝院士团队合作,进行活血止痛胶囊的二次开发,加快研制安全、有效、可控的创新药物,力争符合条件的医药生产企业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或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
县工信局 | 通过技改等方式支持中医药企业做强做大;会同园区推动中医药现有规下企业申报规上企业;会同园区和统计局做好中医药加工统计。 | ||||
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 积极引导“建昌帮”药业、同善堂药业、百神昌诺药业开展中药饮片炮制以及中药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剂、辅料生产技术集成创新研究。 | ||||
加强“建昌帮”区域品牌建设 | 强化中医药品牌意识,支持、辅导企业实施商标战略。建立南城“建昌帮”中医药行业协会,以行业协会名义申报集体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争取每年注册集体商标10个以上、地理标志商标1个以上 | 县市监局 | 县市监局 | 支持、辅导企业实施商标战略,争取每年注册集体商标10个以上、组建“建昌帮”中医药行业协会。 | |
县农业农村局 | 完成地理标志商标注册。 | ||||
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 指导园区内企业强化中医药品牌意识,支持、辅导企业实施商标战略。 | ||||
民政局县 | 指导南城“建昌帮”中医药行业协会成立,加快审批。 | ||||
县工信局 | 强化中医药品牌意识,支持、辅导企业实施商标战略。 | ||||
做实平台 | 建设线上线下交易平台 | 全力对接广州祥能集团、华润集团、国药集团,积极申报筹建中药材线上线下大宗商品交易市场项目,确保4月底完成筹建中药材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资料并上报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市金融办审批 | 县政府办(金融办) | 县政府办 | 4月底完成筹建中药材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资料并上报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市金融办审批。 |
县市监局 | 配合县政府办(金融办)做好申报工作,与祥能集团做好对接,推动中药材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筹建。 | ||||
县商务局 | 配合线上线下大宗商品交易市场项目申报、筹建。 | ||||
县卫健委 | 配合县政府办(金融办)、市监局做好相关工作。 | ||||
县中医药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 配合县政府办(金融办)、市监局做好相关工作。 | ||||
建设中药材检验检测平台 | 按照市场机制,整合相关资源,积极引进、筹建中药材检验检测中心,确保年底前完成申报 | 县市监局 | 县市监局 | 积极引进、筹建中药材检验检测中心。 | |
县卫健委 | 发挥自身优势,按照市场机制,整合相关资源。 | ||||
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 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推进广州祥能集团等与日本等国家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 县市监局 | 县市监局 | 推进广州祥能集团等与日本等国家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 |
县卫健委 | 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活动。 | ||||
搭建文化交流平台 | 扎实举办“建昌帮”、旴江医馆和麻姑长寿文化等南城特色的相关活动,力争今年成功申报“中国麻姑文化之乡”。 | 县卫健委 | 县卫健委 | 举办“建昌帮”、旴江医馆等特色活动。 | |
县文广新旅局 | 年底成功申报“中国麻姑文化之乡”、举办麻姑长寿文化活动。 | ||||
县文联 | 配合县文广新旅局做好“中国麻姑文化之乡”的申报。 | ||||
县中医药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 配合卫健委举办“建昌帮”、旴江医馆等特色活动。 | ||||
做活康养 | 创建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 | 积极推进建设麻姑山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评麻岭下5A级乡村旅游点,筹建麻岭下热敏灸体验馆,确保麻姑山旴江医馆、热敏灸体验馆正常运行 | 县文广新旅局 | 县文广新旅局 | 积极推进建设麻姑山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评麻岭下5A级乡村旅游点。 |
县卫健委 | 筹建麻岭下热敏灸体验馆,确保麻姑山旴江医馆、热敏灸体验馆正常运行。 | ||||
麻姑山景区管委会 | 做好麻姑山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的管理;为麻姑山旴江医馆、热敏灸体验馆提供场地保障。 | ||||
县中医药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 负责麻姑山入景公路种植基地的日常管理。 | ||||
建昌镇 | 配合创评麻岭下5A级乡村旅游点;为麻岭下热敏灸体验馆提供场地保障。 | ||||
打造中医药特色旅游线路 | 推出“麻姑山、麻岭下、洪门湖”等康养旅游线路,利用旅游推介会加大推广力度。深入开展进基地、进企业等研学游活动 | 县文广新旅局 | 县文广新旅局 | 打造康养旅游线路,推出“麻姑山、麻岭下、洪门湖”等康养旅游线路,利用旅游推介会加大推广力度。 | |
县教体局 | 深入开展中小学生进基地、进企业等研学游活动。 | ||||
麻姑山景区管委会 | 发掘麻姑山旅游资源,打造麻姑山康养旅游线路,利用旅游推介会加大推广力度。 | ||||
延伸中医药康养产业链 | 依托食药两用资源,引导县烹饪餐饮协会研究具有“建昌帮”、旴江医学食疗技艺的特色养生美食进景区进餐馆。 | 县市监局 | 县市监局 | 引导县烹饪餐饮协会研究具有“建昌帮”、旴江医学食疗技艺的特色养生美食,推动特色养生美食进餐馆。 | |
县文广新旅局 | 发掘和打造美食旅游资源,推动特色养生美食进景区。 | ||||
县卫健委 | 深入挖掘食药两用资源。 |